首页 茶界资讯 丝路品牌茶 经典茶具 金牌鉴茶官 茶百科 茶文化活动 知名茶商 五星级茶馆
网站首页 >> 全部资讯 >> 茶界资讯
茶马古道寻茶香 陕甘茶马古道探源  
 
 
 
 
 
原创Pai
 
阅读2334
陈嘉
陕西日报
2021-09-07
 

原标题:茶马古道寻茶香 ——陕甘茶马古道探源

茶山

北五省会馆内的壁画

茶马古道线路图

文/陈嘉

从张骞“凿空之旅”开启丝绸之路上的商业繁华,到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推进的民族融合,商贸在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地区交往中最具互惠性质,也最为广泛。大宗贸易除了丝绸、金银、瓷器等外,茶叶始终未曾缺席。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这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茶马》中的一句诗,所描述的正是“茶马互市”背景下,中原王朝以茶易马,边疆少数民族以马换茶,通过贸易交往,中原王朝实现稳定边陲、巩固政权的目的。从唐宋到明清,朝代更迭、跨越千年,“茶马互市”的规模在扩大,而这条流通通道则被后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名字——茶马古道。

真正意义上的茶马古道并非指特定某一条明确的道路,是进行茶马贸易的道路总称,涵盖了陕、滇、甘、藏等地区。我们通常所说的茶马古道主要有3条主道:分别是滇藏茶马古道、川藏茶马古道和陕甘茶马古道。其中,陕甘茶马古道则被部分专家认定为是最早进行茶马贸易的古道,时间跨度从唐宋直至新中国成立。而在这延续千年的贸易往来中担当重要角色的茶叶,不仅是主要贸易物资,更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如今,人们再次寻古探幽,商贾往来的足迹与茶叶的清香都能在沿线斑驳的遗痕中寻觅到。

1 缘起茶山 北上西行

或许当第一批满载茶叶的马队到达拉萨的时候,人们未曾料到,这来自内陆茶山、散发清香的树叶,竟然能如此深刻地改变着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甚至政治的走向。

同样,世代生活在大巴山地区种茶为生的山民也不曾想到,与他们世代相伴的茶将在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外交格局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看,茶马古道的历史何尝不是一部茶叶贸易史、民族交流史……然而,历史为什么选择了茶叶,使其成为这场贸易的主角?

紫阳文化学者曾晓勤告诉记者,因为自古以来西北少数民族长期食用牛羊肉、奶酪,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明史》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而茶叶只能在北纬30°左右的地区生长,对于高寒地带的人而言,贸易是获取茶叶的最佳方式。

毫无疑问,中国是茶的故乡。而作为陕甘茶马古道源头的紫阳,则是我们探源历史不容忽略的重要站点。古时,紫阳尚属于巴国,而紫阳茶区(今紫阳、西乡、镇巴、岚皋,四川万源、宣汉,重庆城口等)所产茶叶已经成为向周天子纳贡的贡品,这在《华阳国志·巴志》中有着记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茶、蜜……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

到了唐代,茶叶纳入国家征税体系,推行“榷茶制”。茶叶的流通形态有官茶、商茶、贡茶3种。贡茶虽然产量不大,但是品质却是最好的。紫阳茶区作为靠近长安最近的产茶地、府、州以土贡“茶芽”向朝廷进贡。

到了宋代,边境的动荡需要以茶叶换战马,紫阳茶被列为官茶正式参与了以茶易马。《宋史》记载:“元丰八年陕西置买茶场332处,京西南路金州场六。”不仅如此,朝廷还在紫阳茶区设立了茶课司和茶马使,隶属于利州路成都茶马大提举,征收的茶叶在宕昌、峰跌峡、文州进行易马贸易。

明代,紫阳茶区的茶叶担负起了构筑西北边陲藩篱的重任,茶叶的政治属性变得更加重要。朝廷为“纳马易茶”制作了“金牌信符”,印制了茶引、茶由,设置了茶马御史、茶马司正副史等官职,建立了茶马司、茶仓、批验所、转运所,形成了完备的茶马管理运行系统,并记录紫阳茶区的数量和面积。

至此,茶马贸易具有了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互换、买卖成为一种规范化的官方行为。而以紫阳毛尖为代表的“陕青”茶,自此在西北各民族兄弟中留下深刻印象。随着时代变迁,区域行政划分早已发生了数次改变,紫阳茶作为山南茶区最知名的代表,仍然是市场的宠儿。每到清明前后,茶山不仅多了茶人的身影,远道而来的客商更是络绎不绝。匆忙中站在茶山,呷一口香茗,殊不知,这清醇已经飘过千年。

2 大地留痕 商亦有道

据曾晓勤介绍,陕甘茶马古道的主要路线为:经紫阳、汉阴、石泉到西乡,再过洋县、城固、汉中、略阳进入甘肃徽县,然后从古河州(临夏)出境。尽管时过境迁,但是今天在位于紫阳境内的瓦房店、红椿镇尚坝村等地依然可以找到茶马古道的历史遗迹。

沿着汉江溯流而上,可以看到汉江最大的支流——任河。沿任河坐落着的小镇名曰瓦房店,是明清时期伴随茶马贸易而兴的商业小镇。而最能代表小镇的商业符号则是会馆。

秋雨过后,任河碧水,如翡翠玉带般环绕群山,瓦房店会馆群静静矗立。整个会馆群由北五省会馆、武昌会馆、江西会馆、黄州会馆、四川会馆等组成,保存较为完好的则是北五省会馆(川陕会馆)。步入会馆,两株逾百年树龄的金桂,枝繁叶茂,亭亭如盖。与之相对的则是雕琢精美的汉剧戏台,重檐翘角、浮雕鎏金,在茂盛的桂叶掩映下,每一帧画面都成了风景。尽管瓦房店早已没有了昔日商贸流通时的景象,但是古树、古宅、古镇的交相辉映,身处其中,能让人在静谧处触摸繁华,展开一段与历史的跨时空对话。

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柱上篆刻的楹联:“两道蚕眉锁定汉家社稷,一双凤眼勘破曹氏奸雄。”稍知三国历史的人便可辨出这里供奉的是三国名将关羽,而他同样也是天下商贾共同信奉的神灵。进入会馆正厅,北、东、西三面墙壁上是取材三国历史内容的壁画。清同治时期距今已有100余年,但壁画颜色依然鲜艳,细节考究。

“每一幅壁画上呈现四五个小故事,而每一个故事又极具深意。例如刘备称帝的故事,就是在告诫经商之人要谨记创业之艰,懂得团队协作、互利共赢才是长久之道;又如刘备娶亲的故事,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典故告诫商人做生意当诚信为本。”同行的紫阳县文旅公司董事长夏开松讲解道。

据了解,大殿内的壁画之所以能够保存完好,另有缘由。“新中国成立后,会馆被改造成粮库,为防止粮食受潮,正殿和过殿都用木板加装了夹层。直到21世纪初,一场大雨使得夹层脱落,县文物管理人员在查看灾情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些壁画。”夏开松说。

至此,以精美壁画为代表的会馆商帮文化重现人们的视野,后经过历任政府的维护修缮,该会馆得以存续至今。2013年,北五省会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上兴起的商帮,不仅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承载者。同样,一个地方的商业繁荣不仅靠精神引领,还需要制度规约,在瓦房店泰山庙前的山货条规碑上,我们可以窥见这里曾经成熟的商业贸易。碑文共十条,对各类山货过秤要求、掺假处罚等都做了明确规定。

尽管经济业态、贸易方式、商业模式都随着时间发生着改变,但总有一些一以贯之的精神内核深埋人们心中,成为共同的价值遵循。狭义上看,我们可以称之为企业文化,但广义上来看,诚实守信、达则兼济天下等理念早已内化为国人的价值准则,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3 茗香四海 辉煌传世

在“榷茶制”终结之前,从紫阳西去的茶马古道上,主要行走着茶商驮队和“背佬儿”(脚夫)。到清雍正年间,甘肃、青海、宁夏等地的茶客也参与进来,这些客商被紫阳山民称为“毛葫芦”。他们带上盐巴、皮毛、当归、枸杞、藏红花来到大巴山进行贸易,换回风靡西北的紫阳茶。

如今,“毛葫芦”早已销声匿迹,但是在茶人江祖友看来,那些对“毛葫芦”的传奇故事的记忆,成为他日后在茶叶市场上开疆拓土,行走江湖的原初动力和某种机缘。

紫阳茶商江祖友妻子的祖上在红椿镇铁铺垭子经营栈房。早年间,她家每到茶季便有“毛葫芦”入住,他们先请她家人帮忙买茶;然后请人把茶叶中的黄瓢、老梗拣出来,再把茶叶喷水发潮,把黄瓢、老梗掺进去,装进麻袋压紧打包;最后把这些茶包晒上三天三夜。

“这样的方法等于是做了一块压紧的大黑茶,不仅打包方便,也促使茶叶完成了二次发酵。他们大都是穆斯林,本来是不住客栈的,但是野外住宿容易遭遇抢劫,渐渐地,也就适应住栈房了。栈房的人给他们提供食宿、帮助买卖,从中赚取中介费。”江祖友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1951年,甘肃“毛葫芦”马尚义、马万德等5人在宦姑滩买茶,因为甘肃还没有实行路条,不得返乡。后在宦姑滩茶商沈慧慈、王天仲、刘光右的“保条”担保下,宦姑乡公所开具了路条,这几人才得以返回。自此,“毛葫芦”在紫阳绝迹。

虽未亲眼见过这些远道而来的商人,但是沿着古道奔赴东行的商人形象深深刻在了江祖友心里。

茶马古道虽已没落,但是紫阳茶不会没落。20世纪80年代,江祖友也开始走上了这条茶马古道,一路西行闯市场,在银川市场,茶叶销售规模从最初的几十斤,到后来的几万斤再到几十万斤,昔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再次有了紫阳茶的“身影”。

“我觉得是西北市场成就了我。正是这条古道,开始了我的茶叶事业。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觉得今后应该会和紫阳茶‘纠缠’一辈子了。”江祖友打趣道。

如今,江祖友的公司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紫阳首屈一指的茶企。

2020年,紫阳全县茶园面积达25.28万亩,年茶叶产量8805吨,产值21.09亿元。2019年,紫阳富硒茶被登记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0年,紫阳富硒茶入选第二批中欧互信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相较于过去,今时今日的紫阳茶无论从规模还是产量,抑或是发展前景,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茶马古道的兴旺与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即便古道早已淡出历史舞台,但是由其衍生的文化元素正在被挖掘、重塑。那些人气十足的景区已成为网红“打卡地”,游览茶山成为人们新的旅游体验方式。正所谓亿万斯年古道没,茶香悠远飘千载。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企宣推广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4 www.teas.xi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5011396号-13 服务热线:029-84234562
新丝路茶网创办于2018年,在传承创新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通过一站式的茶业培训、媒体服务(新闻报道、原生广告、危机公关、个人IP打造等)、茶事策划执行(如茶专场品鉴会)、茶旅团建(如观山茶会、茶旅自驾游等),服务于茶区政府、龙头企业、大型茶事活动以及茶产业创新培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