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茶之美  弘扬茶之道
首页 茶业 茶叶 茶具 茶人 茶道
茶礼 茶旅 读书 活动 茶商 茶企
他扎根紫阳60年,为了“紫阳种”操碎了心
2019-03-15/新丝路茶网/程良斌/热度:10058

我是安徽省绩溪县人,因为学茶,1959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由安徽省农业厅调来陕西,从事茶业工作,以茶为业、以茶为生、以茶为乐,以茶为伴,这辈子就爱上陕西茶了,老了仍祁盼陕茶振兴。

 

陕西在全国产茶省中比较,不是产茶大省,但从古到今,茶叶在国内国际上均有极高的地位,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茶叶在陕西,陕西是这些最古老茶叶的产地,陕西省不仅产茶历史悠久,陕西还有我国第一批全国推广良种紫阳种,品质超群,陕西的紫阳富硒茶是我国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富硒茶,富硒茶的开发,使富硒产业成为富民产业,使健康佳品驰誉神州,我爱陕茶,更希望陕西人要自信自强,重振大唐雄风,振兴茶产业。

 

一、 我爱陕茶的理由

(一)产茶历史最为悠久

   

唐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氏”,神农氏是茶叶始祖。华夏文化、农耕文化,茶文化其中心区域都在陕西,以神农氏出生地宝鸡为中心,深入秦巴山区、汉江中,上游的汉中、安康是茶文化源头。《华阳国志•巴志》有关茶叶种植记载,汉景帝阳陵出土的茶叶实物,是其无可辩驳的实证。

 

2016年5月6日,陕西汉阳陵出土的2150年前的茶叶正式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现己在汉阳陵博物馆展出。 

 

陕西是古代巴国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公元前1135年,周武王联合当时居于巴地的庸、蜀、羌、牙、微、卢、彭、濮等民族共同伐纣,之后巴蜀所产之茶列为贡品。巴国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

 

巴国在何处?《华阳国志.巴志》原文如下:

 

“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于巴,爵之以子。古者远国虽大,爵不过子,故吴、楚及巴皆曰子。其地东至鱼腹(今重庆奉节),西至棘道(今四川宜宾),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今彭水)。此处记载的汉中,其治所在今安康汉江北岸(原中渡台)设的西城县。汉承秦制,在安康设汉中郡治,原西城治所西城阁己恢复建成。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立沛公刘邦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从此汉中治所西迂南郑。

 

巴国在今汉阴建都,西迁前以安康为中心的古汉中,是古代巴人的活动中心,是我国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古代巴人的活动中心的史料证实,汉阳陵出土的茶叶产地应是我国最早生产贡茶的巴国,即今汉水中上游及其支流的大巴山区。


(二)西安是一带一路的起点和古代茶文化中心

 

一带一路的开拓者张骞是陕西城固人,自他出使西域后促进了大唐盛世的繁华,此后的唐长安已成为世界茶叶与茶文化传播中心,唐太宗贞观年间,文人雅士提倡茗饮,首都长安,更是弦歌彻夜,茶会、茶宴逐渐兴起,贡茶之举,较前更盛,宫廷宴饮,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金銮密记》云:“翰林当值春晚困,日赐成象殿茶果。”

 

法门寺秘藏地宫中唐代皇宫使用的金银、琉璃、秘色瓷等烹、饮茶器是豪华的宫廷茶宴实物,这批仅存于世的无价国宝是:鎏金鸿雁纹银茶槽子、鎏金团花银锅轴、鎏金飞天仙鹤纹壶门座银茶罗子、鎏金飞鸿毬路纹镂空银笼子、金银丝结条笼子、壶门座高圈足银风炉、系链银火筋、鎏金使乐银调达子、鎏金飞鸿银则、淡黄绿色琉璃茶碗、淡黄色琉璃茶托、鎏金龟形银盒、鎏金人物画银坛子。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我国唐代最全、最高级、也是唯一的整套茶具。这套茶具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图案优美,实属在普及基础上拔高的豪华型宫廷茶具,是研究复兴唐宫廷茶道珍贵的实物依据。根据这些茶具及有关史料恢复创作的大唐茶艺巜清明宴》在第一届法门寺大唐茶文化国际研讨会上颇受好评,茶文化专家学者建议将此茶艺表演作为国礼来迎接外国贵宾。

(三)贡茶生产历代相传

 

唐代王室,崇尚饮茶,贞元十七年(801年)《通典》载:安康郡贡茶芽一斤。唐代茶区分布已十分广阔,有80多个州产茶,十分重视贡茶生产,其中特别点出陕西有金州茶芽、梁州茶及西乡月团3个名品。金州茶芽与汉阳陵博物馆展出的2150年前的茶叶相似,金州茶芽应是汉阳陵出土的茶芽的传统产品。

 

民国《紫阳县志》有“每岁充贡”“茶之原质色香味较他处所产俱胜”的记载。更有存于陕西省档案馆的《贡茶档案》信票国家一级文物作证,清光绪三年(1877年)正月,紫阳县知县唐清辅差遣衙役办理的《贡茶事案》信票。

 

“雨前一样是新茶,坡有阴阳性各差。齐焙白毫先入贡,香风吹出野人家”。这是清代紫阳县令江开的《紫阳竹枝词》,是安康历史上贡茶生产的生动写照。“齐焙白毫先入贡”这诗句点出入贡之茶,必是与汉阳陵出土的茶芽同样嫩度有白毫的茶芽。

 

(四)陕南有我国最适宜生产茶叶的生态环境

 

陕西省地势狭长,陕北、关中、陕南差异很大,西安历史悠久、陕北延安是革命圣地,久负盛誉,宣传较多,人们对陕南相对宣传了觧不多,而秦岭以南原来均为穷乡僻壤,但却是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方,尤其是安康境内汉水、月河以南、巴山9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由于有秦岭、凤凰山双重庇护,阻挡北方干冷气流的入侵,西部有1905m高的星子山挡住西来的寒流,南部大巴山缺口又能充分接纳南方湿热空气长驱直入,从而形成陕西省内农作物越冬条件最好,水热条件匹配最佳的亚热带作物生长区域,其气候相当于自西部内陆向东部沿海移动了1000 km,或向南偏了600 km(3)。从古至今,生物界都有适者生存的规律,陕西省内农作物越冬条件最好,水热条件匹配最佳的亚热带作物生长区域,是我国最早栽培茶树的地方,1981年至1984年,陕西省完成了茶树品种资源调查,报告认为,保存在安康专区茶叶试验站的紫阳县红椿区深阳乡平安村稀有单株“紫阳一号”,不开花、不结实,不同于国内开花不结实的无性系大叶种。叶长12.8 cm,叶宽7.1 cm,叶面隆起,叶形为大卵圆叶形,是极其宝贵的品种资源。无花茶“紫阳一号” 芽大、叶大、起泡,泡也大,叶片解剖构造栅状组织只有一层且松散,这是茶区古老的活化石,也可看出大叶种古茶树幸存退化的表现。历史上紫阳老茶区有搭梯采茶的史实,至今紫阳、汉滨瀛湖仍有古老大茶树分布的痕迹,尤其是岚皋蔺河镇茶园村古茶树群是全国推广良种紫阳种中的原生态天然林下野生的紫阳大叶泡和紫阳槠叶种, 是十分珍贵的资源。综上所述,安康有古老茶树遗存,是古巴蜀茶区的中心地带,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生产贡茶的地方。

 

(五)品种优良品质超群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作物起源中心,是多种大田作物以及茶、桑、果、菜等经济作物的起源中心。陕南茶区与四川盆地同属于一个大生态系统,茶、桑栽培历史比长江中下游茶区还早,安康市石泉县出土了我国最早蚕业的物证珍宝鎏金蚕。紫阳种是我国第一批全国推广良种,陕南茶区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研究开发利用开展较早的茶区,早在1953年至1973年20年间,安康专区茶试站曾四度进行茶树品种资源调查,陕西丰富的优良茶树品种资源,早己扬名茶界。

 

1964年夏初,我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原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饮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高桥银峰茶后,书赠《咏高桥银峰茶》诗一首。诗曰:

   

芙蓉国里产新茶,九嶷香风阜万家。

肯让湖州夸紫笋,愿同双井斗红纱。

脑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餖飣眼不花。

协力免叫天下醉,三闾无用独醒嗟。

 

我们陕西人更要学习郭老“脑如冰雪心如火”的精神,来树立我们的茶文化自信。郭老咏的高桥银峰茶,你知道是什么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制成的吗?翻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茶树栽培学》第146页,有一段介绍陕西紫阳种的叙述,原文如下:

 

“该品种抗逆性强,单产水平一般,适制绿茶,品质甚佳,以生产高级绿茶紫阳毛尖闻名全国。引种到湖南长沙后,优良种性进一步发挥,成为新创制名茶‘高桥银峰’的主要原料。”

 

紫阳种于1955年引入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栽培,南迁后,由于温度条件更能得到满足,其萌芽早的特性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与湖南当地早芽种无多大差异。生理生化反应活跃的条件得到满足,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含量不仅高于云南大叶种,也高于湖南高桥种。研究结果认为:紫阳种南迁作为湖南的绿茶品种,比在当地群体中选种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已成为湖南名茶“高桥银峰”的主要原料。

(六)健康佳品驰誉神州

 

紫阳富硒茶因其品质优良、富硒保健而闻名, 1989年9月6日,中共紫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组织科技人员完成的《紫阳富硒茶品质、含硒水平及保健作用研究》课题,在北京通过鉴定,紫阳富硒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保健茶,经食品、茶叶、营养、医学及地方病学多学科13位专家共同鉴定,认为紫阳富硒茶具有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辐射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作用,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佳品和绿色保健饮料。

图:于若木在紫阳茶厂


中国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得知后立即前来考察,并题词号召"开发富硒紫阳茶为全国人民健康服务是紫阳县义不容辞的责任。"题词盛赞:“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具佳,系茶中珍品”,又亲自组织科研团队开发、推广,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新华社宣传推介,又一次题词夸赞"国饮新秀天然富硒紫阳茶"。著名作家贾平凹亦题词:“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

 

茶叶是紫阳县的主导产业,紫阳富硒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已在神州大地上飘香!从而不仅促进了安康市富硒茶富硒食品产业的发展,也为陕茶振兴带来了希望。


二、盼陕茶振兴望自信自强

  

我刚来陕西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但当时国家对陕西的茶叶事业仍是相当重视的,南方各省都派人支援。回顾60年来,我跑遍了陕西茶区的山山水水,山好水好茶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发现我们的领导部门或某些领导干部却眼睛成天盯着的是八百里秦川和大片黄土高原,秦巴山区根本摆不上位置,缺乏自信,在他们的心目中只有八百里秦川的关中,陕南秦巴山区从客观上看是重视不够的,茶产业也没有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上世纪60年代,我曾在省农业厅经济作物处工作,当时处里有果树、蔬菜、蚕桑及茶蔴菸等几个摊子,以后经济作物处撤消了,果业单独成立了果业局,结果陕西的苹果全国出名了。茶业归到蚕桑园艺站管了,我们几个老茶人多次建议蚕桑园艺站把桑改成茶,改为蚕茶园艺站,但至今没有改,茶字至今加不上,茶叶专业的干部我在农业厅时有三人,现在一个也没有了。我曾多次建议成立一个茶业局,主抓陕西茶产业,但从省上抓农业看,主抓仍然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农业,陕南仍排不上位置。我曾工作23年的安康专区茶叶试验站,虽然在偏远的大巴山深处,却是西北农林部建起来的,当时委托省农业厅代管,但后来也被层层下放,直至消亡了。而其他省后建的茶叶科研机构都升级归省农科院管了。

 

紫阳种是全国良种,不仅在当地优质高产,还被中国茶学会推荐为改善南方茶叶品质的优良品种,我们不少领导却缺乏自信,迷信外地,盲目从南方引进低劣品种,以至造成抗逆性差、未老先衰、早花早果、产量低、质量差、茶农恨的局面,事实教育我们为什么本地的良种不推广,而偏要引进外地劣种呢?这是典型的不自信!

 

著名营养学家于若木1989年来陕考察,住在西安人民大廈,发现供应的是广州花茶,当即就建议要求把当地的好茶推荐到宾馆来,客观上西安是一个茶叶大市场,但却全被外地茶占领了,而本省茶区的产茶县市却到外地外省市宣传推介,为什么不从消费者、生产者双方作些工作,建立本省茶叶市场呢?计划经济时代,省供销社原来有西安、安康、紫阳三个茶厂,收购茶叶加工后统一销售,如今厂撤了,主要精力用在收购外地茶叶加工茯砖茶了。陕南是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环境优美,无任何污染,是关闭了所有汚染工业、花了代价的成果,我们应该大张旗鼓到受益区宣传,消费陕南汉水流域的无污染保健茶,既可有益人民健康,又可促进水源区人民脱贫致富,一举两得,但这方面的工作看来也因缺乏自信,工作不到位。

 

2014年8月,我省作出了《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为正在蓬勃兴起的陕茶产业注入强大动力;最近省委、省政府两办《关于实施“3+X”工程加快产业脱贫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的意见》也提到了“茶叶主攻秦巴片区,建设280万亩汉中有机绿茶、安康富硒绿茶、商洛白茶生产基地”。目标明确了,具体措施是什么?没有组织机构、没有行政编制、没有足够的管理人才、科技人员、没有经费支持,那是纸上谈兵,我希望我们抓茶产业要学习推广抓果业的经验,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仅重视关中,而要加大力度关注陕南的青山绿水,使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加大陕茶宣传力度,使陕西人知道陕西有茶、有无污染优质保健茶,从而爱陕茶喝陕茶,并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到实处,首先组织机构建设上,建议省农业农村厅设立茶业局,向果业局学习,充实科技管理队伍,统管全省茶产业;其次充实壮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给他们增加科技投入、增加编制、扩大科技队伍,委托鼓励他们承担全省茶叶科研、科技创新推广、人才培训等工作,使全省茶叶科技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再次建议省供销社、省茶叶协会等有关部门要把精力放在本省茶产业发展上,要下大力气组建茶叶集团公司,加强市场调研,按市场需求指导产区组织生产,开拓省内外市场,从根本上改变散马无龙头、无头苍蝇到处乱碰的现象  。

    

以上仅是老茶人的一孔之见,仅供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前:他从事硬核的出口贸易,却用诗包裹着对陕茶的炽爱
 后:他著述1800多万字,为了让陕茶飞越秦岭
 
最新发布      
此次德泰合茶号广东汕头店的开业,不仅为汕头市民带来了优质的茶产品和茶文化体验,也为我国茶产业的繁荣复兴注入了新的动力。
 
阅读排行      
 
值得推荐      
返回顶部
服务热线:029-84234562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企宣推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新丝路茶网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