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茶之美  弘扬茶之道
首页 茶业 茶叶 茶具 茶人 茶道
茶礼 茶旅 读书 活动 茶商 茶企
贵州斗茶赛:看外形、嗅香气、观汤色、尝滋味、评叶底
2018-07-20/新丝路茶网/@吃茶纪/热度:2060

泡茶

比赛现场

大众评审

  看外形、嗅香气、观汤色、尝滋味、评叶底,层层筛选出来的33只茶样进入斗茶赛现场评审环节。

  贵州是世界唯一的古茶籽化石发现地,是茶叶原生地和优生区,是国内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兼具的茶区,是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茶的天然场所——贵州,没有理由不做好茶。

  近年来,贵州茶人牢牢把握“东茶西移”的大趋势,坚持规模扩张和市场开拓一起抓,基地建设和企业培育一起上,人才、资金、技术一起推动,政府、企业、茶农共同抓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贵州茶叶已经基本完成从“贵州原料”到“贵州制造”的转型,正在从“贵州创造”向“贵州品牌”演进,“贵州绿茶、秀甲天下”,“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向黔看”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以“生态·标准·品牌·创新”为主题,2015年全省春茶斗茶赛,是在贵州茶产业发展转型关键时期的一次大检阅,注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标记下贵州茶产业发展道路上又一个坚实的足印。

  茶香氤氲谁主茶王

  5月17日,2015年全省春茶斗茶赛迎来决赛阶段现场评审环节的比拼。

  首届全省春茶斗茶赛自4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以来,上千家企业、数千只茶样参与,最终33只茶样进入最后比拼。

  在1个月的时间里,茶企“斗”得精彩,消费者看得开心,数十万消费者参与互动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参加此次斗茶赛的企业来说,一路走来,从精心备样,到产茶县初评初选,到9市州初赛,到理化指标与安全指标检测,到专家审评,再到现场评茶,综合评审,要经历7大关口,参赛茶企平均每4天就要接受一次“残酷”考验与厮杀,有坚持,有惊喜,更有收获。

  这是一次夺标竞赛,更是一次淬炼之旅。让我们为即将诞生的“贵州茶王”喝彩,为贵州茶人的执着坚持喝彩,更为贵州茶业的明天喝彩!

  茶香氤氲,看谁主茶王!

  斗茶赛专家评审:“真香,标准的贵州栗香”

  “真香,标准的贵州栗香。”5月15日上午,2015年全省春茶斗茶赛专家评审现场,闻了闻一号瓷茶碗中的茶水,国家一级评茶师金寿珍喃喃自语。

  当天,经过层层筛选的137个茶样,接受了来自省内外的7名茶界专家的严格评判。专家们按照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和叶底等指标,逐一打分,综合评审。两名公证员坐镇现场,全程监督。

  每一轮品评20个样品,共分7轮完成。从上午10点40分正式倒出第一号茶水,身穿白大褂的专家们一直忙到下午6点多。他们多数是年龄60岁以上的“老字号”,年龄最大的朱志业评委已78岁。

  评审现场摆放了三排长桌。第一排桌面上,摆着20个标号为1—20的木制小茶盘,装着茶叶样品,供专家评价茶叶的色泽、形态、光洁和净度等“外观”;第二排和第三排桌面上,分别摆放着白色的瓷质茶杯和茶碗,同样标着1—20的编号,供评委评定茶的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内涵”。

  眼看、手摸、鼻闻,再端起木盘,摇一摇,闻一闻。“嗯?有香水味!喷过香水的朋友请回避一下。”闻到香水味,研究员张定要求道。

  “色泽还行,造型也不错,松紧度适当。”有评委轻声细语。

  评定完外观后,将样品装入与标号相对应的茶叶袋。然后,倒入下一轮的样品,循环上一次流程。

  每个茶杯旁,有一个透明食品袋,装着3克茶叶。它们除一个秘密编号外,没有任何“身份”,为的是确保评审公平、公正。

  “这次贵州春茶斗茶赛的专家评审流程,严格按国家级标准执行。”参加过无数次评审的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说,“泡茶的时间、温度、水量、容器等,都很讲究,尽可能减少误差。”

  第一轮泡茶开始,顺着一号杯装入茶叶、倒水泡茶、倒出茶水、品尝茶汤……步骤一致,井井有条。

  第一轮、第二轮评茶,因为彼此有争论,标准需磨合,每一轮都耗时近1个小时。从第三轮开始,程序顺了,彼此熟了,节奏明显增快,每轮只需45分钟左右。

  “几个小时之内,品尝上百种茶,会不会舌头麻木了,导致敏感度、准确度下降?”记者问刘栩。

  “不会,评茶师经过多年训练,味觉灵敏度高、辨别能力强。”刘栩说,“就好比长跑运动员,跟没经过训练的人相比,耐力肯定强。”

  在第一个专家给的“底分”上,其他专家根据自己的评价进行加减分。仅一个香气,就分为清香、栗香、毫香、花香等。

  “香味很丰富,清香中还有花香,我觉得应该再加一分。”评委王亚兰坚持自己的看法。

  最后一轮评审完毕。在公证人员的监督下,工作人员按编号进行统分、排名,脱颖而出的33只茶样,将进入5月17日的大众现场评审。

  据了解,有幸获得专家“感官评审”的137只茶样,是从全省9个市(州)上千个品种中筛选出来的。此前,它们已经历了检测机构对其水浸出物、总灰分、水分、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铅等多项理化、安全指标的严格检测。

  这些类别不同、外形各异的茶样,逐一经专家评审、大众评茶、综合评审后,将“角逐”出绿茶类、红茶类、其他类、手工茶类、古树茶类5大茶王。

  谁是“茶王”?只能通过层层评审后,将编号与茶样品名对上号,才能最终“揭开面纱”。

  斗茶赛大众评审:“大众喝好茶,好茶大众喝”

  5月17日下午,贵州省国际会议中心贵州厅,茶香四溢,热闹非凡。

  来自省内外的专家评委、大众评委和各界嘉宾,与各地农业部门、茶企代表以及媒体人员数百人汇聚一堂,现场感受、观看这一场春茶斗茶盛事。

  进入决赛阶段、参加现场评审的33只茶样,是5月15日经专家评审后,从137只茶样中筛选出来的。其中包括机制绿茶20只、机制红茶5只、手工茶2只、古树茶3只、白叶茶及其他茶3只。

  3时许,随着全省春茶斗茶赛活动组委会主任、省政协副主席黄康生的一声鸣锣,斗茶比赛大众评审正式开始。

  14名大众评委产生于政协系统、新闻文化系统和网络招募。其中政协委员代表5人,新闻媒体代表5人,公众代表4人。

  14名大众评委将分两个组来评分。其中一组模拟专业评审的方法来评审;另一组按日常生活中的冲泡方法来评审,每一轮按4个茶样分别评审。

  据介绍,当天上午,专家评委对各位大众评委进行了近两小时的“速成”培训,就如何评价茶叶的外形、香味、汤色、滋味以及底叶等指标,进行了全方位指导。

  现场评茶开始前,相关人员宣布了评审规则、参照标准等,来自中茶所的刘栩研究员为现场宾客讲解,并演示专业评茶方法。

  装着茶样的专用食品袋贴着茶样的编码。只品其味,不问其名。

  模拟专业评审组,用的器皿是评审专用的白色瓷杯和瓷碗,每杯茶水泡茶叶3克,泡4分钟,流程与专家评审无异;日常泡茶组,则用常见的玻璃漂移杯泡茶,用功夫小茶碗品尝,透过玻璃杯,茶色金黄透明,清香溢人。

  看外形、观汤色、闻香气、尝茶味、评叶底后,各位大众评委慎重给各项指标打分,然后,慎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来自媒体的龚良睿评委是多年的“茶粉”,道道流程“老到”。

  卢家坤评委看上去不到30岁,却是嗜茶如命的“老茶迷”。每轮4只茶同时上,第一个评委评审完后,相互传递,传到他是最后一个,他不急不躁,每一个环节认认真真,有模有样,然后坚定地给出分数,签上自己的名字。

  省农委常务副主任胡继承介绍,这次参评的茶样,均为一芽一叶以上的大众茶。组织这样的斗茶赛,旨在通过专家、大众两个层面,选出老百姓真正喜欢的“茶王”,让“大众喝好茶、好茶大众喝”。

  代表席上,来自瓮安的茶企老总赵连富显得紧张而兴奋,他告诉记者,公司有一只茶样进入137只专家评审茶样中。

  坐在一旁的瓮安县茶办工作人员费明贵向记者介绍,瓮安县是黔南州茶业的“前三甲”,这次有2只茶样进入专家评审,入围大众评选的33只茶样中,有一个茶样很像瓮安选送的样品,如果能入选,是极大的荣誉!

  评茶现场,还有素朴的文娱节目助兴。古筝表演“高山流水”、水墨风格时装秀,领着嘉宾和代表们流连于中国茶文化的清雅风韵中。

  嘉宾席间,30张古色古香的茶席错落有致,比赛间隙,嘉宾们品尝精致的糕点、欣赏精美的茶器,细细品味各席席主冲泡的香茗。整个比赛现场,宛如一场茶文化的盛宴。

  下午5时多,现场评审结束。评审分数单陆续交到统分组,在公证人员的眼皮底下,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统计分数。

  “茶王”最终花落谁家,还要等到18日上午的综合评审后,方见分晓。

  到晚上8时,组委会将在颁奖仪式上,正式宣布“茶王”诞生。

  评说贵州茶:  “天地厚爱,太有理由做最好”

  评审专家组组长、江苏省农委研究员张定:云贵高原是茶的发源地,贵州有很好的生态条件,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非常适合优良品质的茶叶生长。

  过去在全国比较知名的贵州茶叶只有都匀毛尖,最近五六年,贵州茶叶品牌崛起很快,茶叶种植面积达到600多万亩,种类丰富,品质也很不错。尤其是这次参评的137只样品,水浸出物含量都超过40%,这个数字令人惊叹。

  茶叶评比,作用很大。通过专家评审,可以发现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不足,找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有助于茶叶加工工艺的持续改进。

  不仅如此,通过专家评审,还有助于茶企树立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中国茶叶学会专家、国家一级评茶师刘栩:很多贵州茶为人所知,是靠优良品质,在全国各种比赛中“评”出名的。

  贵州的地域优势、生态优势、气候特点,注定了其茶叶品质一流。这次贵州春茶斗茶赛,虽是评“贵州茶王”,但全程严格要求,参照国家标准。我们也看到了,贵州茶的加工技术已经有很大突破,达到比较先进的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国家一级评茶师金寿珍:因为工作关系,跟贵州的茶叶是“老相识”。贵州送检的茶叶样品,农残少,合格率高,非常难得。贵州海拔高,云雾大,空气、水源干净,茶叶品质自然好,我自己也是贵州茶的“茶粉”。这几年,贵州茶产业整体水平不错,发展均衡。茶叶品质、加工技术、品牌打造等环节都有了很大进步。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国家一级评茶师张颖彬:我是第一次来贵州,也是第一次全方位接触贵州茶。贵州茶品种丰富,品质不错。这次送评的茶样,大多是一芽一叶以上的大众化、老百姓喝得起的茶,但加工技术较好,称得上“品貌出众”,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专家、高级农艺师朱志业:我在茶叶行业干了52年,见证了贵州茶业的“衰”和“兴”。

  近年来,随着茶叶种植面积大幅扩大,我省的茶企业快速壮大,自主品牌快速成长。当然,越是快速发展,越应该注重茶叶品质,要多种生态茶,严格限制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毕竟,茶叶品质是茶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专家、高级经济师王亚兰:作为一名老茶人,看到今天贵州茶产业的发展,简直让我兴奋。茶叶作为健康饮料,发展前景还很广阔。

  近几年,政府在重视茶叶种植规模的同时,更重视茶叶的品种、品质、品牌的培育,作为贵州茶叶的公共品牌,“三绿一红”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升。

  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专家、国家一级评茶师莫荣松:贵州茶叶的加工技术明显提升了。仅从外形来说,就有“四驾马车”,分别是以都匀毛尖、云雾绿茶为代表的圈曲型,以湄潭翠芽、石阡台茶为代表的扁曲型,以遵义毛峰、羊艾毛峰为代表的针峰型,以及以绿宝石、雷山绿茶为代表的颗粒型。各领风骚,态势喜人。

 前:峨眉山国际茶博会:国内外专家"斗茶比武"
 后: 茶书,茶史,茶趣:《寻茶斯里兰卡》读者见面会
 
最新发布      
 
阅读排行      
 
值得推荐      
返回顶部
服务热线:029-84234562
关于我们 - 服务项目 - 企宣推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新丝路茶网  未经许可不得镜像/复制